一、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一)备课
1.熟悉人才培养方案。任课教师备课前应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平行课、后续课之间的衔接关系。
2.集体备课。课程组有多名教师时,应集体研讨课程内容、授课形式、集体备课。
3.掌握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在备课前、备课中,应深入阅读教材及相关参考数据,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理解和掌握,。
4.完善课程大纲。应在备课前、备课过程中完善课程大纲、课程知识图谱、能力图谱。
5.撰写教案。教案应按上课节次撰写,每次课包括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目标、具体任务、该任务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解决思路、具体解决方案、方案分析、实验验证,拟讨论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方向,课堂或课后作业。应重点突出,避免机械地按教材顺序讲授。
教案应给出思政元素。
6.制作多媒体课件。应图文并茂,杜绝直接拷贝教材页面或对教材照相粘贴。PPT应符合层层递进的原则,忌整版文字、无重点。
(二)课堂讲授
1.第一节课,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作简要的自我介绍,扼要介绍本课程的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基本内容、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实验等,以及总评成绩构成;推荐与课程相适应的参考书目、网络资料、网上实训系统等。
2.应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对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给出学习任务、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具体解决方案、方案分析与评价、方案验证(实验),并留出时间对方案进行讨论以说明进一步改进或应用的方向。
3.避免按教材顺序逐页讲解,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高度浓缩,突出重点、难点,精讲多练,重在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4.要富有热情,精神饱满,感染力强,能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互动交流的良好课堂氛围,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杜绝照本宣科,罗列堆砌,平铺直叙。
5.教师上课要衣冠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用规范语言授课,用规范字板书;课堂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晰流畅,准确生动;板书工整,板图正确,层次清楚,设计合理;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
6.教师要不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结合作业、实验的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习题讲解和辅导答疑
1.应安排适当的习题讲解和辅导答疑时间,一般不低于课程课时量的3%。
2.习题讲解应注重启发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分发答案。
(四)批改作业(含实验报告、实习实训报告、设计报告)
1.教师应全部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并准确记载成绩,做好问题记录、归类,便于讲解、答疑。
2.对学生无故缺交作业、实验报告或者作业(实验报告)也应做好记录,对缺交或抄袭次数超过课程教学要求1/3的,可通知学生取消其课程考试资格。
二、质量控制责任人
1. 任课教师
2. 课程组长
3. 助教
4. 教学督导
三、质量控制措施
1.精通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在备课前、备课中,应至少阅读五本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内外高水平教材,并向学院提交教材阅读报告,学院对教材阅读报告进行评比并公示。
2.每年修订。每年上课前应对课程大纲、教案进行局部修订。
3.奖励优秀教案。学院每年进行教案展示、评比,对优秀教案进行奖励。督促教案较差的教师进行整改。
4.师资培训。对新进教师进行专门业务培训,对其他教师,每年选派约10人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非脱产进修,提高科研能力、教研能力。五年左右基本实现所有中青年教师轮训一遍,教师应不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技术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