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目的
第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基本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手段及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
第三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原则上从第七学期开始,时间安排根据《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执行,集中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周数。
第四章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第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分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第五条 教务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职责
(一)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指导文件和指示精神。
(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修订学校层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三)对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
(四)组织实施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质量监控和检查。组织开展前期、中期、后期检查,组织对审阅、评阅、答辩等环节的专项检查,对未达到各阶段进度、质量要求或违反有关规定的学院提出整改要求。
(五)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考核、总结、经验交流和质量评估等工作。
(六)组织评选“校级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奖”和申报“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七)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查重和抽查,审核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相关费用。
第六条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职责
(一)学院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实施,对完成过程与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二)征集和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三)组织遴选和安排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组织开题报告会。
(四)组织查处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
(五)组织审阅与评阅毕业论文(设计)。
(六)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七)组织对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初评与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推荐。
(八)接受异议请求并组织复议。
(九)组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工作总结,核算相关工作量。
(十)按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第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要求及职责
(一)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第一责任人。
(二)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或其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助教职称的教师可以在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三)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四)指导教师职责
1.提出并确定选题,下达《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完成《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指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数据整理。
3.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提出修改意见,直到最后定稿。
4.按教学计划的规定,保证指导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指导,每生指导次数不少于5次。
5.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观点进行把关,确保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不出现错误的政治观点。
6.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进程、态度与质量,敦促学生按进度计划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要求填写《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7.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及时发现并上报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等违法、违纪问题。
8.指导学生按《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要求撰写和提交毕业论文(设计)。
9.对毕业论文(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资料、实验报告、图纸或论文等)进行审查,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把关。对达到专业学位论文(设计)水平的论文,指导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对于经多次修改仍达不到学位论文(设计)水平的论文(设计)提出不准予参加答辩的意见并上报所在学院;根据学院安排参加答辩工作。
第八条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基本要求
(一)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明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清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和规范,提交符合质量和规范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详情见武汉晴川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附后)。
(二)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套用他人成果,不参与买卖、代写毕业论文(设计)。
(三)不得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错误的政治观点。
(四)遵守学习纪律,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联系和沟通,虚心接受指导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并定期汇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展。
第五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开题
第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实践性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理学和工学学科的选题要注重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其他学科的选题要注重分析解决当前经济改革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三)可行性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难易适中,符合本科生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和工作条件的实际。
(四)创新性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注重创新性,在保证可行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科技创新或社会生产创意的需要。
(五)个性化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拟选题。
第十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必须一人一题。由多个学生协作完成的研究或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选题上加以区别,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并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来自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的选题≥50%;近三年选题重复率<30%。
第十一条 指导教师提出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经系主任审查报学院批准后向学生公布,学生从公布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中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学生也可以自己申报题目,但需经系主任核准方可作为正式选题;选题确定后,通过双向选择或其他方式确定指导教师;《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信息一览表》经学院审核通过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二条 学生因就业或其他原因需要单独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须学院批准,其相关手续留学院存档。
第十三条 选题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确有更改必要的,应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报所在学院备案,相关手续留存在学院。
第十四条 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即填写《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正式下达给学生。
第十五条 指导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完成《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开题报告会,开题未通过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并再次组织开题。
第六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查重、审阅与评阅
第十六条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论文(设计)撰写工作后,电子文档按照规范格式命名后提交查重,查重结果不合格则不能提交审阅,毕业论文(设计)总文字复制比例须小于30%。
第十七条 指导教师填写《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审阅表》。审阅不合格则不能提交评阅,应当给出意见,限期修改后重新提交审阅。
第十八条 评阅教师填写《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评阅表》。评阅教师不能由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担任。评阅不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当给出意见,限期修改后重新提交评阅。
第七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第十九条 查重、审阅、评阅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可参加答辩。学院应提前公布具有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和具体安排。
第二十条 学院分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组长一般由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或系主任担任,答辩小组组成人员不得少于3人,即设组长1人、组员2人,另设秘书1人。
答辩前两周,学生应将论文(设计)及相关资料提交给各答辩小组成员,各答辩小组成员须认真审阅每位学生论文(设计),并拟定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
答辩开始前,答辩小组对学生答辩资格进行复查,复查通过后方可开始答辩。答辩过程须严格按程序进行:(1)学生报告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手段和结果等;(2)答辩小组成员就学生论文(设计)及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进行提问或者质疑,并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根据所提问题进行答辩;(4)答辩小组评议,对学生论文(设计)及答辩进行综合评价,拟定答辩小组意见,并依据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每位学生答辩时间15~20分钟,其中答辩小组对每位学生的提问不得少于3个问题。答辩过程中,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并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第二十一条 在校外企、事业单位接受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可由校外单位指导人员和我校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进行答辩。答辩后只要求写出评语,提出评分参考意见(不向学生公布),成绩的最后评定在学校统一进行。
第八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第二十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评定,以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三个部分为依据,三部分所占比例为4:2:4。单项成绩和总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计分,分数四舍五入后取整。
第二十三条 对于总评成绩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及评阅、答辩中有争议的毕业论文(设计),应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复议,并确定最终成绩。
第九章 其他
第二十四条 各学院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提交《武汉晴川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数据统计及质量分析报告》。
第二十五条 各学院应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依据该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及质量标准,报教务处审定后执行;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参照档案馆相关规定执行。
武汉晴川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统一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格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约定的书写格式主要适用于用中文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用英文或其他外国语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毕业论文(设计)由设计图纸和论文两部分组成的,其图纸部分的规范格式由各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图纸的要求对图纸的版面尺寸大小、版式、数量、内容要求等制定详细的规范格式。
在遵照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和本规范的前提下,各学院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一、内容要求
一般应由十一个部分组成,其排列顺序为:封面;英文扉页;原创性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科研成果目录(可选);附录(可选)。
(一)题目
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5个实词。
(二)摘要和关键词
1.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
摘要内容应概括地反映出主要内容,主要说明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语言力求精练、准确,一般为300字左右。
在摘要下方空一行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
2.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三)目录
目录应按照章标题、节一级标题、节二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四)正文
正文是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
引言应包括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2.主体
主体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在写作上要注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1)各级标题
各级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层次
层次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少为宜。各层次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2-1和表2-2。

3.结论
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五)中外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并且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有引用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项,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
(六)致谢
简述本人撰写论文(设计)的体会,向指导教师及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七)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包括本科期间发表的与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论文或被鉴定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等成果,应在科研成果目录中列出。此项不是必需项,空缺时可以略掉。
(八)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的重要支撑材料,可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包括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详细数学推导、程序全文及其说明、复杂的图表、设计图纸等一系列需要补充提供的说明材料。
二、书写和打印规范
(一)文字和字数
除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用简化汉语文字撰写。字数要求:原则上工学类、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不少于8000字,文学类、艺术类不少于5000字。各专业可根据需要确定具体的文字和字数要求,并报教务处备案。
(二)书写及装订
按照本规范要求单面或双面打印,论文裁切后规格为70g白色A4打印纸。一律左侧装订。封面为120g白色铜版纸。
(三)字体和字号
各章标题 黑体小2号
各节的一级标题 黑体4号
各节的二级标题 黑体小4号
各节的三级标题 黑体小4号
款项 黑体小4号
正文 宋体小4号
中文摘要、结论、参考文献标题 黑体小2号,居中
中文摘要、结论、参考文献内容 宋体小4号
英文摘要标题 Times New Roman体小2号,居中,加粗大写
英文摘要内容 Times New Roman体小4号
中文关键词标题 黑体小4号
中文关键词 宋体小4号
英文关键词标题 Times New Roman体小4号,加粗
英文关键词 Times New Roman体小4号
目录标题 黑体小2号
目录内容中章的标题 黑体4号
(含结论、参考文献、附录标题)
目录中其他内容 宋体小4号
页眉与页脚 宋体5号居中
页眉从第1章(引言)开始,每页页眉名称均为“武汉晴川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并插入页眉横线。
页码从第1章(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中、英文摘要部分用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 5号)单独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封面、原创性声明、目录部分无需标页码。
(四)封面
论文封面具体排版规范见封面示例,字体与字号要求如下:
毕业论文(设计) (黑体小粗号,居中)
中文题目 (黑体二号居中)
学院名称 (黑体四号)
专业 (黑体四号)
学号 (黑体四号)
学生姓名 (黑体四号)
指导教师 (黑体四号)
教师职称 (黑体四号)
年 月 日 (黑体四号)
英文内封
题头 (Times New Roman 二号加粗,居中)
外文题目 (Times New Roman 二号加粗,居中)
其他内容 (Times New Roman小三号加粗)
日期 (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居中)
(六)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黑体二号,居中)
声明内容 (宋体4号)
(七)页面设置
页边距标准:上边距为25mm,下边距为20mm,左边距为30mm,右边距为30mm。
段前、段后及行间距:章标题的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节标题段前为0.5行,段后0.5行;标题以外的文字行距为“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八)摘要
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顶格打印“关键词”款项,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英文摘要应另起一页。具体示例见中、英文摘要示例。
(九)目录
目录应包括章、节一级标题、节二级标题,目录和正文中各层次的标题题序、排版格式按照专业归属分理工科、文科形式编写,目录中各章节题序中的如用到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
(十)正文
正文各章节应拟标题,每章结束后应另起一页。标题要简明扼要,不应使用标点符号。
(十一)引文标示
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连续编号,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用小4号字体,如:“……模式[3]”。各级标题不得使用引文标示。正文中如需对引文进行阐述时,引文序号应以逗号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号中,如“文献[1,2,6-9]从不同角度阐述了……”
(十二)名词术语
全文应统一科技名词术语、行业通用术语以及设备、元器件的名称。有国家标准的应采用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没有国家标准的应使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特定含义的名词术语或新名词应加以说明或注释。
(十三)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论文中某一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在不涉及具体数据表达时允许使用中文计量单位如“千克”。表达时刻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下午3点10分”,不能写成“3h10min”。在表格中可以用“3:10PM”表示。
物理量符号、物理量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符号均用正体。
(十四)数字
无特别约定情况下,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一概用4位数字表示。小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情形下,小于1的数,需在小数点之前加0。但当某些特殊数字不可能大于1时(如相关系数、比率、概率值),小数之前的0要去掉,如r=.26,p<.05。
统计符号的字形格式,一般除μ、α、β、λ、ε以及V等符号外,其余统计符号一律以斜体字呈现,如ANCOVA,ANOVA,MANOVA,N,nl,M,SD,F,p,r等。
(十五)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统一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较长时应在“=”前转行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等号或运算符号应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3章第2个公式序号为“(3.2)”,附录中的第n个公式用序号“(An)”表示。文中引用公式时,采用“见公式(3.2)”表述。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
(十六)表格
每一个表格都应有表标题和表序号。表序号一般按章编排,如第2章第4个表的序号为“表2.4”。表标题和表序之间应空一格,表标题中不能使用标点符号,表标题和表序号居中置于表上方(黑体小4号,数字和字母为Times New Roman粗体小4号)。引用表格应在表标题的右上角加引文序号。
表与表标题、表序号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版为两页。当页空白不够排版该表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将表移至次页最前面。
统计表一律采用开口表格的标准格式,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
(十七)图
插图应与文字内容相符,技术内容正确。所有制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每幅插图应有图标题和图序号。图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4幅插图序号为“图1.4”。图序号之后空一格写图标题,图序号和图标题居中置于图下方,用小4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标题右上角标注引文序号。图中若有分图,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下、图标题之上。
图中的各部分中文或数字标示应置于图标题之上(有分图者置于分图序号之上)。
图与图标题、图序号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版为两页。当页空白不够排版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对坐标轴必须进行文字标示,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
(十八)注释
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论述时,引用他人观点来佐证、强化己方论证,或对论文中特定名词或新名词的注解。注释采用页末注的方式,在注释与正文之间加细线分隔,线宽度为1磅,线的长度不应超过纸张的三分之一宽度。同一页类列出多个注释的,应根据注释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每页注释序号都从①开始连续编排。字体为宋体小5号,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注释的著录格式同参考文献。
(十九)参考文献
论文中涉及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项。各学院可根据需要确定具体要求,报教务处备案。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引文标示一致,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著录均以“.”结束。如有多个责任者,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三位,其后加“等”字。具体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参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15)执行。
(二十)附录
论文附录依次用大写字母“附录A、附录B、附录C……”表示,附录内的分级序号可采用“附A1、附A1.1、附A1.1.1”等表示,图、表、公式均依此类推为“图A1、表A1、式(A1)”等。
(二十一)印刷与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双面打印,其他部分单面打印。
毕业论文(设计)应按以下顺序装订:封面→英文扉页→原创性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科研成果目录(可选)→附录(可选)
毕业论文(设计)部分格式示例:


武汉晴川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黑体二号,居中)
本人郑重声明:
1.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2.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3.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宋体四号,行距固定值28磅)
签名:(本人手写)
日期:2025年 月 日
摘 要
(黑体小二号,居中,单倍行距,段前0.8行,段后0.5行,空一行)
×××××××××××××××××××××××××××××××××
×××××××××××××××××××××××××××××××××××
××××××××××××××××××××。 (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3磅)
……
……
……
(空一行)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宋体小四号)
ABSTRACT
( 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居中,加粗大写,单倍行距,段前0.8行,段后0.5行,空一行)
This paper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211 project-Semi-p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 for ship motion control. …… (Times New Roman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3磅)
……
……
……
(空一行)
Key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Motion Control; Autopilot; Neural(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均大写)
目录示例(理工科):
目□□录
(黑体小二号,居中,单倍行距,段前0.8行,段后0.5行,空一行)
1□引言………………………………………………………………………………1
1.1□研究背景……………………………………………………………………1
1.2□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2
1.3□本选题的研究内容…………………………………………………………3
1.3.1□Altera MegaCore管理和使用………………………………………5
……
……
……
……
3□关于海量图像无级缩放……………………………………………………35
3.1□概述…………………………………………………………………………35
3.2□无级缩放算法原理…………………………………………………………37
3.3□无级缩放算法的PC模拟…………………………………………………39
……
……
……
4□结论………………………………………………………………………………57
参考文献……………………………………………………………………………59
附录…………………………………………………………………………………62
(目录为自动生成,章标题、参考文献及附录黑体四号,其他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各章节题序中的阿拉伯数字和标题中的英文用相应字号的Times New Roman体,行距固定值23磅)
正文示例(理工科):
1□引言
(章标题,黑体小2号,居中,单倍行距,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空一行)
□□×××××××××××××××××××××××××××××××××××××××××××××××××××××××××××××××××××。
1.1□××××(节一级标题,黑体4号,单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0.5行)
□□××××××××××××××××××××××××××××××××××××××××××××××××××。
1.1.1□×××(节二级标题,黑体小4号,单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0.5行)
□□××××××××××××××××××××××××××××××××××××××××××××××××××。
1.1.1.1□×××××××(节三级标题,黑体小4号,行间距固定为23磅)
□□××××××××××××××××××××××××××××××××××××××××××××××××××。
1.1.1.1.1□×××××××(款项,黑体小4号,行间距固定为23磅)
1.1.1.1.2□×××××××
□□××××××××××××××××××××××××××××××××××××××××。
(正文,宋体小4号,英文及数字Times New Roman小4号,段前段后不空行,行间距固定为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章与章插入分页符----------)
……
……
……
公式、图文示例:
(1)公式示例:
(1.1)
(2)表示例:
普通表示例:


4□结论
(黑体小2号,居中,单倍行距,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空一行)
□□××××××××××××××××××××××××××××××××××××××××××××××××××××××××××××××××××××××××××××××××××××××××。
(正文,宋体小4号,英文及数字Times New Roman小4号,行距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参考文献 (另起一页)
(黑体小2号,居中,单倍行距,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空一行)
[1] 陈登原.因史旧闻: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0,29.
[2] 哈里森,沃尔德伦.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M].谢远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5-236.
[3] 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敏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历代王朝与民族宗教[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12.
[4]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与文献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GB/T 25100-2010[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2-3.
[5] 徐光宪,王样云.物质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
[7]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湘乡曾国荃,1865(清同治四年).
[8] 牛志明,斯温兰德,雷光春.综合湿地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中国明朝档案总汇[A].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
(方括号内的序号与正文中的引文标示一致)
(宋体小4号,行距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标点符号为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
(参考文献著录文字转行时,应与上行首字对齐)
致□□谢
(黑体小二号,居中,单倍行距,段前0.8行,段后0.5行,空一行)
□□×××××××××××××××××××××××××××××××××××××××××××××××××××××××××××××××××××××××××××××××××××××××××××××××××××××××××××××××××××××××××××××××××××××××××××××××××××××××××××××××××××××××××××××××××××××××××××××××××××××××××××××××××××××××××××××××××××××××××××××××××××××××××××××××××××××××××××××××××××××××××××××××××××××××××××××××××××××××××××××××(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附录:(另起一页)
(黑体小2号,顶格,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空一行)
□□××××××××××××××××××××××××××××××××××××××××××××(宋体小4号,行距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