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到2025年4月,计算机学院在院领导的的领导下,对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考察。
一、考察背景与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本次对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考察,旨在深入了解该公司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技术实力、业务范围、人才需求以及校企合作经验,探讨双方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为学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提供参考依据。
二、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一)公司简介
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智慧交通系统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并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武汉泰沃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东沃慧达与母公司共享专利技术,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大专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公司注重创新、广纳贤才,汇集了一大批专门从事研发、生产、管理及营销工作的高级人才。2020年,湖北省委人才办、省经信厅联合推出创新举措,选派科技人才到重点科技型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协助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袁理教授与公司签约成为武汉市第一批“科技副总”。袁理教授带领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出“AI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该技术率先应用于二广高速,具有低硬件成本、低误报率、低能耗、高可靠性及可维护性的优点,从而使该设备成为国内同类智慧交通设备中的佼佼者。袁理教授团队现已加入东沃慧达,领衔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为东沃慧达注入无穷的科技动能。
东沃慧达以严谨的研发体系和高效的管理机制为核心生产力,与母公司共同构建以创新为引擎、以研发为驱动、以生产为基础、以施工为依托、以运维为桥梁的产学研一体化新型架构,为多元市场和多样场景提供融合度高、针对性强的产品及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现已成为我国智慧交通信息化领域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东沃慧达专注于高速公路智慧交通、城市智慧交通、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及智能交通系统运维服务等相关领域,在车路协同V2X路侧感知传感器研发方面投入经费500余万元,研发和生产了以车辆车型识别系统、车道抓拍一体机、高清车牌图像识别一体机、AI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基于压电称重技术的桥梁动态称重系统及非现场执法超限超载检测系统为代表的多项智慧交通设备及系统。
2021年7月,东沃慧达代表母公司参加了《2021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智能制造专场》,公司带来的技术作为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场签约,以智能网联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作为高度契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车谷产业定位的重点科技企业,大力助推中国车谷加速转型升级。
(二)业务范围
技术服务与开发
信息技术服务:涵盖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以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技术开发与推广: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推动行业的发展。
智能系统集成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服务,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管理。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对生产过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精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专注于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需求相结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智慧交通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流量的智能调控、车辆的智能识别和跟踪等功能。
物联网与新材料研发
物联网技术研发: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客户提供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新材料技术研发:开展新材料技术研发工作,探索新型材料在计算机技术、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通过研发新型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软件开发与应用
软件开发:业务范围包括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等。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
软件销售与服务:除了软件开发,公司还提供软件销售和售后服务,确保客户能够顺利使用软件产品,并及时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硬件制造与销售
硬件制造:涉及物联网设备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衡器制造等多个领域。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硬件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硬件销售:将自产的硬件产品推向市场,同时代理销售其他知名品牌的硬件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硬件采购服务。
智慧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体系:作为智慧交通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围绕智慧交通系统技术及相关产品展开业务,涵盖公路智慧收费亭、X86 系列工控机、高清车牌识别摄像机(单目 DFI20 雷视一体副节点)、B 系列主节点栏杆机、A 系列一体化栏杆机、X6 高速自动栏杆机、高速公路应急收费终端、信创工控机、三相车型车牌抓拍一体机以及 V2X 路侧感知产品等。
服务模式: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系统集成到售后维护的全流程服务,助力客户构建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体系。
(三)技术实力
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大专院校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公司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力。例如,在软件开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桥梁健康监测动态称重系统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高效、稳定、安全等特点;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准确率和响应速度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的 V2X 路侧感知产品为智慧交通赋能,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四、校企合作现状与经验
(一)现有合作院校
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通过与这些高校的合作,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毕业设计、项目实践等机会,同时也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二)合作模式
实习实训:公司为合作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和技术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项目合作:公司与高校教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高校的技术研发相结合,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例如,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开展的AI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
(三)合作成果
通过与高校的校企合作,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一方面,为公司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与高校的合作研发,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同时,校企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前景。
五、对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校企合作的需求与建议
(一)需求分析
实习实训基地: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拥有众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丰富的业务领域和强大的技术实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岗位和项目实践机会。
项目合作:学院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公司可以将自身的实际项目引入学院,与教师共同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学院希望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院的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建议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可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协议中,可以约定实习实训的具体安排、项目合作的方式和内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等。
加强沟通与交流:双方应建立定期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双方的需求和意见,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举办校企合作座谈会、项目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学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特色课程和培训项目,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授课。企业也可以为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加强项目合作:双方可以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学院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企业可以为学院提供实际项目和资金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六、考察结论
通过对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的考察,我们认为该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与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七、后续工作计划
与武汉东沃慧达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沟通与协商,就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制定详细的合作方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共同开展项目合作,申报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建立合作评估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优化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