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党建示范 学生支部 正文

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耿锡祥:用电流炸穿硝烟的红色信号兵 || 计算机学院“将星启航”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四)

作者:时间:2025-07-08点击数:

7月4日,在刘磊老师带领下,实践团小分队前往红安县杏花乡高升村探寻耿锡祥将军故居。此行,旨在深入实地考察,了解耿锡祥将军的英雄事迹,留存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初入高升村,实践团小分队沿着高升村村委会出发,通过走访当地村民,详细询问耿锡祥将军生平事迹的相关线索,按照村民的指引,沿路探寻,顺利抵达故居。在故居周围,邻近住户的奶奶在得知我们来意后,热情引导我们参观耿锡祥的故居内景,并依据自身的所见所闻介绍将军的事迹。

耿锡祥将军,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任自卫队小队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军区通信兵部副主任、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电子工业小组组长兼三机部电子工业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第四机械工业部监察组副组长,第四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故居墙上悬挂的照片呈现了耿锡祥的传奇人生:从黄麻起义中英勇作战的赤卫军连长,到长征途中保障红军通信的 "电波卫士",再到新中国通信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耿锡祥以毕生心血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27 年投身黄麻起义后,他从战场走向电波战场,参与创建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化装潜入武汉采购器材,为红军搭建起通信命脉。长征途中,他带领团队昼夜坚守电台,破译敌军密码,为中央红军提供关键情报,毛泽东曾赞誉 “红四方面军电台同志有功劳”。

抗战时期,他在延安创办通信材料厂,研制出替代电池和燃油的方案,保障电台运转;解放战争中,他担任新华总社电务处处长,确保陕北新华广播在转战中无缝衔接,用红色电波穿透国民党封锁,凝聚民心。建国后,他历任南京军区通信兵部主任、四机部顾问,推动军队通信现代化和电子工业发展,被誉为 “永不消逝的电波” 幕后英雄

作为三代雇农出身的革命后代,耿锡祥将 "忠诚、奉献、清廉" 的家风深植子女心中。目前公开资料显示,其女耿纪宁继承父亲遗志,长期投身红色历史研究与公益事业,曾联合多位将军后代发起防汛慰问活动,以实际行动延续父辈精神血脉。

“耿将军的故居,不仅是凝固的历史丰碑,更是流淌着家风密码的鲜活课堂。” 实践队员驻足其间,深有感触:从将军烽火岁月里的艰苦卓绝,到子女辈赓续初心的默默奉献,字里行间、物件背后,无不涌动着红色基因的滚烫温度。大家真切体悟到,这份传承从不是尘封的史料,而是在新时代土壤里持续生长的精神根系,生生不息。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