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是根植中国、服务全球的IT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遍及全球的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打造中国智造综合平台。集团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全球拥有数十家分公司、办事处及研发机构,截止2023年底员工人数97000人,2024年集团应届毕业生需求10500余人。
集团业务涵盖以咨询为驱动的解决方案、以专业化为准则的ITO和BPO外包服务和以人才供链为导向的培训服务,包括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测试、软件本地化、企业应用平台建设与维护、IT服务外包以及业务流程外包。
中软国际卓越培训中心(ETC)是中软国际投资的IT教育集团。人才是中软国际集团持久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何主动挖掘和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从源头上打造竞争的先发优势是IT服务企业的制胜之道。由中软总公司并入中软国际的中软总公司计算机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承担了中软国际人才储备和培养的任务,迄今共培训各类IT专业人才50余万人次,是国内第一家通过ISO9001认证的培训机构。“中软培训”品牌是业界知名的“中高端IT技术培训”品牌。是微软授权高级技术培训中心(CPLS)、SUN授权Java教育培训中心(ASEC)、IBM软件部授权培训中心、Prometric授权国际认证考试中心,同时承担着中软国际员工内训的职能。
中软国际ETC实训基地系国家级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均建于当地软件园或高新区,教育部授权“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中软国际ETC采编自中软国际已开发的真实项目,并对项目进行了基于CMMI的规范化和教学化改造。
为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政策,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武汉晴川学院与武汉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双方优势资源,开启了校企合作探索。双方通过多次互访交流,就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推荐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2021年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校企合作试点项目。
2021年12月双方签订《武汉晴川学院与武汉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合作宗旨、方式、内容、双方权利与义务、协议有效期等条款。协议期限为3年,旨在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学生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及职业资格认证、师资队伍建设等项目,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资源整合;组建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首次合作成果与经验,2024年12月双方对原协议进行修订,并续签为期3年的新协议。新协议在保留原有合作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合作细节,强化了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2024年11月双方决定共同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以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通过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质量,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共建内容包括: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实训到实习的校企共建共教模式,将企业岗位所要求的多学科交叉能力贯彻到校企产教融合培养体系中。
2.制定人培方案: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3.参与教学实施:企业专家教师参与授课,解决校内知识滞后问题,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推进实习实训:包括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训,中软国际提供产业资源对接,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
5.指导毕业设计:组建“双导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6.培养职业素养:中软国际提供职业素养课程,提升学生面试成功率。
7.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利用中软国际全国就业服务网络,为学生提供便捷、优质的就业保障服务。
双方力争在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时期,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增加、获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等。提升教师队伍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发挥省级创新示范作用等。企业投入平台及相关教学服务,通过承接项目产品分成、技术转让等方式分配利益,实现校企双赢。

产业学院基于 OBE 理念,由企业深度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原则。中软国际教育集团陈颖总经理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专业 2024 版人才培训方案制定提供宝贵意见,并交付 14 门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培训使用“智云枢”平台。
在毕业设计指导方面,组建“双导师”团队,企业导师负责项目规划与技术指导,学校教师指导论文撰写,2024 - 2025 年已指导 15 名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中软国际研发可视化就业课程及演练方案,培养学生泛 IT 领域 9 大能力,2025 年开设 4 场就业指导讲座,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为助力学生就业,中软国际利用自身资源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本地或异地就业保障服务,依据学生成绩与职业测评报告分类就业,2025 年开展 1 场招聘会,邀请 8 家企业来校招聘。此外,还安排“国家级”项目辅导团队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辅导学生参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证书考前培训和考证,2025 年申办两个教育部 1 + X 认证考点。
校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共同开发 9 门线上线下混合式及虚拟仿真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更新修订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确保符合 24 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同时,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设计创新训练课题,开设 AI 大模型原理与实践、数据仓库技术应用等特色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学院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体系,加强教师分类管理,合理设置岗位,引进专兼职教师,加大校内教师培育力度。邀请行业专家为教师提供培训,打造教师培训基地,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中软国际凭借《教育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资质,每年安排师资培训,对参加培训的高校老师进行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2024 年有 5 名教师获得师资培训合格证书。
校企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创新实践基地,中软国际承担整体规划,双方共同投入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构建智慧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视频教学、互动教学等功能。学生可通过该平台学习创新创业系统知识,2025 年共安排 100 名学生前往中软开展大数据分析、鸿蒙北向开发实习实训。
依托共建基地,整合资源,实现高校知识溢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共同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科研团队,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建立开发者工作室,指导学生从事真实项目创新创业。中软国际还开展区域内政企交流合作,为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社会化培训服务及输出。
校企双方成立产业学院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产业学院,构建双主体三层次育人教学管理架构,融合企业与高校多元要素。中软国际以 OBE 理念为指导,制定严谨的教学环节质量管理文件,建立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估机制,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中软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通过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践实训、产学研服务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