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细则

作者: 时间:2025-07-08 点击数:

为规范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按照《武汉晴川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编写原则

一、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明确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及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

二、按课程类别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应按类别进行编写,本院课程大纲类别分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附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附后、实习(实训)大纲附后

三、内容科学,技术先进。内容体系科学完整,逻辑清晰,所涉及的技术应保持与当前科技发展基本同步,所用开发工具一般应是当前最新版本。

四、考核方式合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五、选用教材质量高、适用性强。应选用适合本校本校定位、高质量的新教材。

第二条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责任人

课程组长为课程教学大纲的责任人,应组织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研讨,一人或分工撰写课程大纲。

第三条 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

一、基本遵循学校的规范。

二、教学目标。通常不超过四条,要具体说明分别支持培养方案中哪一项培养目标及其支持权重。

三、教学内容。应按章节列出课程的全部内容,原则上细化到3位数小节,特殊情况可只到2位数小节。

四、课程思政。每门课程应至少包含3个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内容应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地融合课程教学中。

五、课时分配。应给出各章节的授课课时。

六、作业或实验安排。应避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性的性作业,应安排知识应用、复杂问题求解类的作业。实验内容应严控验证性实验的数量,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七、教学方法。给出主要的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利用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牵引教学过程,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精讲多练。

八、考核方式。应合理确定考核方式,对理论性强的课程,应采取考试的方式。对实操性强的课程,可确定以编程、系统实现等方式进行考查。

九、最终成绩构成。应明确说明最终成绩的构成方式,通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期末考试等,应明确说明各部分的占比。

十、教材。应满足《教材选用与建设标准》,选用出版时间新、技术新、质量高、适用性强的教材,原则上是一级出版社或985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十一、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应尽量完整给出本课程的知识图谱、能力图谱。

十二、课程资源。应提供学生必须参考的知识图谱、MOOC课程、实验平台等资源的网址或访问方式。

第四条 课程教学大纲的更新

原则上,每年开课前,都应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更新,包括但不限于教学内容、教材、作业、实验、考核方式等。

第五条 课程教学大纲归档

在编写或更新后,课程组长应及时将最新的版本发给教学秘书归档保存。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黑体五号加粗,段前空一行)

正文宋体五号(主要阐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反映课程对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功能。)

二、课程目标(黑体五号加粗)

(从专业角度明确阐述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要落地可测可量化。)

知识目标:

正文宋体五号

能力目标:

正文宋体五号

素质目标:

正文宋体五号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X学时)(黑体五号)

1.1×××(内容要点)(正文宋体五号,空2格)

教学目的

正文宋体五号(根据课程总目标分解,写明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达到的预期目地和效果。)

教学重点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难点

正文宋体五号

课程思政

正文宋体五号

第二章 ×××X学时)

四、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有课内实验(实训)以及实践学时的必须填,无课内实验可删除)


六、教与学策略

教的策略

正文宋体五号

学的策略

正文宋体五号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正文宋体五号(说明考试或考查。说明考核内容要求,应能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突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有机结合的课程学习考评

成绩评定:正文宋体小五号(要多元化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并拟定各分项考核/评价细则,总评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和比例构成按照武汉晴川学院学生成绩相关管理相关办法执行。)


八、书籍与资料推荐(黑体小四加粗)

1.参考教材(黑体五号,以近三年优秀教材、规划教材为主。经典教材使用最新版本)

1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2]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

2.参考阅读书籍或期刊

1]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

2]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

3]作者.刊物名称[J].出版社,年份期数:页码;

3.参考网络课程资源推荐

(书籍与资料推荐不少于10种。其中参考教材不少于2种;参考阅读书籍或书刊不少于6种(最好是近3年的);网络课程资源推荐不少于2种。注意格式规范(数字等),标点符号。)

(课程教学大纲标题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正文标题为黑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表格标题为黑体五号加粗,表格内字体为小五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页边距上下为2cm,左右为2.9cm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标题黑体五号加粗,段前空一行)

正文宋体五号(主要阐述该实验课程的基本情况、性质及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标题黑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阐述学生通过学习该实验课程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体目标,要落地可测可量化。)

三、实验(实训)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正文宋体五号)

2.学生学习要求

(正文宋体五号)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主要设备:

所需耗材:

按顺序列出设备详情、耗材类型(正文宋体五号)

五、实验(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


六、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实训)一×××实验(实训)×××学时

1.实验(实训)教学目的及要求:××××××

2.实验(实训)教学原理:××××××(理工实验填写)

3.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实训)二×××实验(实训)

……

七、实验(实训)报告要求理工实验填写)

正文宋体五号

八、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正文宋体五号(考试或考查。应说明考核内容要求,考核方式应能体现实验(实训)教学目标,同时应体现改革思路)

2.成绩评定:正文宋体五号(根据实验(实训)教学目标,综合考核学生平时考勤、实验(实训)操作、实验(实训)报告、团队合作等方面,并拟定考核/评价细则。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和比例构成按照武汉晴川学院学生成绩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九、书籍与资料推荐(黑体五号加粗)

1.参考教材(黑体五号,以近三年优秀教材、规划教材为主。经典教材使用最新版本)

1]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2]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

2.参考阅读书籍或期刊

1]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

2]作者.教材名称[M].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

3]作者.刊物名称[J].出版社,年份期数:页码;

3.参考网络课程资源推荐

(课程教学大纲标题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正文标题为黑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表格标题为黑体五号加粗,表格内字体为小五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页边距上下为2cm,左右为2.9cm

(红色字体为说明或者实例,请删除)


黑体三号加粗,段前0.5行,段后1行)删除该行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黑体五号加粗,段前空一行)

1.实习目的:正文宋体五号

2.实习要求:正文宋体五号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黑体五号加粗)

(一)×××××(实习内容1)(黑体五号加粗)

1.认识/学会/运用/熟悉/掌握等××××××××××××。正文宋体五号

2.××××××××××××

3.××××××××××××

4.××××××××××××

5.××××××××××××

(二)×××××(实习内容2)(黑体五号加粗)

三、实习时间及内容安排


四、实习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

1.实习组织形式

2.指导方法

五、实习手册(报告)要求

1.实习手册(报告)格式要求

正文宋体五号

正文宋体五号

2.实习手册(报告)内容要求

第一部分: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实习单位实际做法

第三部分:分析评价

第四部分:建议与对策(不做要求)

3.实习手册(报告)正文规范要求

正文宋体五号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正文宋体五号(应说明考核内容要求,考核方式应能体现实习实训环节教学目的)

2.成绩评定:正文宋体五号(采用百分制。根据课程目标,综合体现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效,可参考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实习鉴定、学生上交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和指导教师的检查等情况来确定。总评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和比例构成按照武汉晴川学院学生成绩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七、实习纪律

对学生实习期间应遵守的纪律作出明确的规定。

八、实习教学指导书与主要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教学参考书需注明:著者、书名、版本、出版者、出版年)

2.参考阅读书籍或者期刊

3.参考网络课程资源推荐

(课程教学大纲标题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正文标题为黑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表格标题为黑体五号加粗,表格内字体为小五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页边距上下为2cm,左右为2.9cm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